首页 菜单 关闭
优德知识

优德官网:承扬传统美德要有实践方案

发布时间:2022-08-22

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办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深化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践为主题,共收到来自17个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56篇论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首先,深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融合。优德官网与会者认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十分丰富,跨学科传承与弘扬是新形势下全面复兴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纪律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有学者主张把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资源融入当代学科体系。也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关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认为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因为二者面临相同的问题和任务,可以相互支持和回应。这对道德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一些学者从科学精神的角度理解传统美德的传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美德可以与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相结合,取长补短,重塑现代科学精神,化解现代科学主义的弊病。也有学者将新教伦理中的劳动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相结合,从渊源和学术理论上对传统儒生视野中的勤劳美德进行思考和检讨。


第二,要实现传统美德的实践价值,首先要找到驱动因素。优德官网与会学者反思道德建设至今的成果,说明关键在于如何切实有效,而不是道德建设本身的问题。传统美德的传承如果不能与生活实践有效对接,就不可能发挥传统美德的正能量。有学者认为,感恩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善良”来源于人心,有人有心;人离不开生活,人心的稳定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协调。一个由感恩、感恩、感恩、感恩组成的链条,内含能量补充机制,其中感恩、感恩、感恩是动力来源。因此,依靠感恩教育可以有效地振兴传承传统美德的实践。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代代相传,既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倡导,也需要个人的展示。但是,个体展示是具体的、可见的、可操作的,这是德性实践的基础。因此,要实现传统美德的实践价值,必须充分调动个性的驱动因素。中国古代有“礼仪之邦”之称,许多传统美德都与礼仪息息相关。因此,有学者主张将礼仪切入传统美德的生活实践。也有学者认为,孝道是传统美德的核心内涵之一,蕴含着个体美德、家庭伦理、社会政治伦理等多重价值内涵,是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的重要动力源。一些从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者也指出,传统美德中的忧患意识不仅是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当代中国军人爱军、习武、科技练兵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南京夫子庙社区为例,优德官网与会学者提出了一个传播儒家思想的方案,简称“五个一”:每天一个《论语》成语;每周一篇论语格言;每月阅读、讨论或漫谈一次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季度讲座;一年一度的儒家聚会。根据“服务-学习”的教育理念和台湾省的大学劳动教育制度,有学者提出改进大学劳动教育:实施对象以大一新生为主;主要在校园,也在社区服务;实行“强制零学分”制度;每周设定固定的服务时间;表扬表现好的人。也有学者根据《最近的想法》提出了家庭教育计划:父母要以爱为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好孩子,以一颗公心对待孩子,能做一对夫妻,美若天仙;孝顺对子女很重要,所以孝敬长辈要讲究礼仪,也要让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根据荀子从“欲”到“德”的“德”之路,有学者提出,在德性建设中,不仅要通过教育使人发自内心地接受德性,还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措施为德性的传播保驾护航。基于对宗族组织的考察,有学者研究了儒家道德规范的日常行为路径,提出传统美德可以通过家规民约转化为道德规范,通过家庭教育灌输为意识形态,通过奖惩来保证。


第四,全面推动传统美德融入生活实践,从广阔的视野中提炼。根据中国传统绘画早期强调人之德、中期强调人与物之质、成熟阶段强调山水之美的发展特点,有学者指出中国古典绘画中存在一条隐性的道德教育路径,即以美之质、质之德为基础,强调传统美德的提炼必须在文化生活的各个视界中进行。优德官网也有学者依靠民间故事来分析其对美德的推崇和追求,比如众所周知的盘古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大禹治水的服从精神。老子故里的学者认为,老子的故事和传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如仁、信、智、勇等,显示了民间社会对传统美德的重视和追求。有学者主张,现代佛教寺庙作为佛教的活动场所,应弘扬佛教的"慈悲"精神,在开展慈善事业、辅助道德教育、帮助身心调适、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服务公众和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有学者从叙事学的角度提出,古典文学不仅是传统美德的主要来源,也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路径。鉴于现代广泛使用的交互式数字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学者提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应该是现代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



标签:
优德官网_优德教育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服务热线:0376-61025785 传真:0376-61025785
备案号:京ICP备5736410-8 版权信息:Copidko© 2021-2022 优德官网
扫码关注
no cache
Processed in 0.62762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