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学读史书的时候,喜欢关注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对那些活到80岁以上的人有一种敬仰之情,比如庄子、孟子、甘龙等,都是80多岁的,都是千年有名的。
由此看来,寿命的长短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庄子,是一个漆园的小工,吃的差,穿的差。那时候的他,在事业上绝对算不上成功的精英,但生活和健康同时成功。有什么关系?
给高富帅上一堂健康课:丰富的物质未必有益于生活。
有一个隐士叫徐武贵,可以算是庄子的代言人。有一次,他去见魏国的君主魏武侯。看到许武贵的贫穷和优越,魏武侯打趣地说:“你不容易,先生。穷谷吃不好穿不好。现在你不忍心看到我。”
面对魏武侯的安慰,许武贵不急不恼,还安慰魏武侯:大哥,你更难,你怎么敢安慰我?你小小的胸膛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欲望和波动的情绪。你生命的本质早就病了,“那么生命的感觉就是病了”。你可能反思过自己是否太受欲望和情绪的影响,你也想清除这些欲望和情绪,但结果是你的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受不了冷漠的生活。说,你容易吗?
魏武侯的心突然哽住了,说不出话来,因为他被许武贵击中了。如果现代人有心读读《庄子·徐武贵》的这段对话,估计会应接不暇。魏武侯想从过度的享受中解脱出来,但他的感官无法忍受这种轻微的罪恶。就好像你放下手机,三天不看微博,不看微信。你受得了吗?
还有一段说的是徐鬼会,更具体一些。魏武侯还用一种高人一等的语气亲切地安慰许武贵:先生,你待在穷山沟里,整天吃野菜野果。现在又想狂吃酒肉?“其欲干酒肉尝恶”?
许武贵回敬道:我穷惯了。我习惯了无肉无酒的生活,但我为你感到难过。我已经病到神与神不和的地步了。通俗地说,可以理解为魂不附体。魏武侯:为什么我和上帝有矛盾?这里的上帝,在现代语境中,可能被理解为生命最本质的要求。
穷鬼徐武贵于是开始给上课:你这个有一万辆马车(一万骑)的大老板,用了大量魏人的物质财富来满足你的生理感官需求,“来滋养你的眼、耳、鼻、口”,但这根本不是人类生活最本质的需求。“嫁给上帝的人与自己不一致。”一个人内心的需求不是物质的丰富和奢侈,而是平和。过度的物质享受干扰了你的平静。什么是疾病?这就是疾病。
接下来,徐武贵把健康养生课上升到了整个战国的政治高度。他说你们这些诸侯国君主对物质的要求一旦延伸,就会发展到杀人、吞并别人土地的地步。“杀人民的兵,杀人民的地”。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成就感,“养我私益,养我神。”可以说整个战国都有病。可见庄子不仅关注个人健康,也关注社会健康。
关于这一点,孟子、墨子、庄子有着高度统一的观点。孟子认为,战国时期那些杀的人最多,占的地最多的君主和将领,必须受到惩罚;而墨子则主张爱众而不攻、强占他人土地、偷盗东西的本性。战国时期,战争有进步的一面,但也有不人道的一面。当然,吞并战的真相有点夸张。庄子接下来要讲的,关系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各行各业都不容易。
为工作和成绩而战,往往会演变成为健康而战。
每个人的劳动不仅从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理解,也从物质实现和成就实现的程度来理解。不要以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是这样,战国时期也是这样。
当时人们从上到下都很努力。不然怎么能说战国是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呢?百家争鸣的人不去多想几个想法,他们觉得对不起社会;如果辩论不反驳几个反对者,家里人觉得生活没意思;喜欢打抱不平的人,不做点什么就会觉得无聊。以此类推,农民不开心是因为种不好庄稼;商人生意做不好,不开心;工匠做不出好产品,不满意...
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是敬业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的成绩保持饥饿感的一种方式,从而保持自己工作的动力。但是,过度放大就不行了,因为当对自己适度的不满转化为对失败恐惧的过度不满时,就会有各种不开心。
比如“不积财,必贪而忧,力不足,必狂而悲。”当然,如果你想增加资产,这无可厚非,不能说人家贪心;职场上想升职也是很自然的心理。不能说人都喜欢吹牛。但是,不要把追求当成苦。一旦变成苦的,就会被工作束缚,被工作拖累,追求对成年生活的干扰,危害身体健康。这是庄子说的。以“无限”追求“无限”是有风险的。
总之我要回答现在这句话:“认真就输了。”这种认真可以理解为过度认真。何必太较真呢?庄子认为是因为自己“囿于物”,被外物束缚太多,超出了激励机制,反而成了约束。这个手术的结果就是“顺其形而性”,他失去了身体和自然,再也找不回来了。“驰”字形象地描述了身体和心灵的极度膨胀,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
庄子的养生态度:不要用夜明珠射麻雀。
在百家争鸣中,道家非常注重身体保养,甚至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这应该和庄子长寿有很大关系,据说老子活了一百二十多岁。庄子有一句看似极端的话,“道之理治身”,其他的都很次要。先不急着反驳,先看一个故事。大韩民国的君主赵茜·侯很担心与韩伟争夺土地。有一个叫子华子的人,去见侯,开导他说:“如果世界可以用手拿,你愿意拿吗?”赵对说,“当然可以。”子华子进一步设置了一个条件:“左手拿,右手废;右手拿,左手就失效了。你还带吗?”侯摇摇头,说道,“那就算了。我的手很重要。”
子华子接着升华了话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还是没有你的身体重要。你还在纠结什么?“两臂重于天下。”你的两只手臂比夺取世界更重要。其实,侯这是要让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然后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战争也没那么简单,但也说明了两个真相——
第一,不要因为过度追求而损害自己的肢体和健康。对于普通人来说,健康就是你的“世界”。庄子感叹,当时有些人追求过度,导致了“当今世间君子,舍生忘死,舍生取义”,为了物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危及健康和生命的方式。“不难过吗?”损害健康和心灵的平静来换取外来的东西,就像用闪亮的珍珠作为弹珠来打鸟一样。值得吗?“用跟着你的珍珠玩你前面的鸟”。
第二,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四肢不是自私,而是用这种心态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有重视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我们才能有一个健康的社会。
其实庄子本人并不反对工作狂。他最钦佩的工匠往往是那些连续几个月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他们想要制造的产品上的人。但是在工作中要忘我,不能废了我们,怎么掌握,具体情况怎么做。每个人都要自己权衡。